狗狗为什么味道?
“宠物狗”是西方传来的,但中国人养宠物狗的历史也并不短了。不过,在很久以前的中国古人是没有宠物一说的,因为古人在很大程度上将犬视为一种工具、一种牲畜——当然,除了看家护院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用途。 到了明代,随着农业耕作效率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,人们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花大量的时间来耕种,因此也才有闲暇时间来饲养一些动物作为消遣,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猫(捕鼠)、金鱼等。据记载,当时北京地区的达官显贵们普遍喜欢养猫,以致于当时的捕鼠匠们只能去外地寻捕老鼠再贩运到北京卖钱。而到了清代,人们又逐渐开始饲养宠物犬,这些宠物犬主要来自国外的犬种,在当时被称为“洋狗”或“胡狗”。
1840年鸦片战争后,外国列强打开了国门,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居住做生意,也带来了大量的宠物犬。由于国人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种类的犬,感到十分新奇有趣,于是纷纷饲养起来。然而,这些外国品种的犬并不适合在中国饲养,一方面是因为其体型过大,难以在城市里饲养;另一方面则是不适应中国的气候环境。结果就是,这些品种犬在传入不久就逐渐被淘汰,只有一些小型犬留下来并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。而这些小型犬中,就包括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贵宾、比熊、蝴蝶犬等各种犬种。
从上述历史可以看出两点:一是古代中国并没有对宠物进行分类的习惯,而是笼统地将其都称为犬;二是中国人的传统观点认为犬是一种工具或者畜生,并不是用来当作宠物的对象。这种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根深蒂固的,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的市场上我们会看到价格高达数万的纯种名犬,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见到有人养这类犬的原因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