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点病会死鱼吗?
白点病的病原体为小瓜虫,也叫白点虫,其繁殖力极强,它在鱼体上的繁殖生长过程中形成白点状胞囊,故称为白点病。当白点虫生长到一定阶段后,从鱼体上脱落,进入水体后,发育成一种具有8-10个鞭毛的自由传播体,同时释放出孢子,伺机寻找新的寄生目标,重新重复其生活史。
白点虫在水温25°C以下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8-10天,水温在25°C-30°C时这个过程仅需2-3天,所以该病在秋末、春季尤其冬季极为常见。当白点虫离开鱼体后的自由活动阶段,抵抗力很弱,常用药剂在这个时候很容易杀死。但是如果进入鱼体形成胞囊后,则很难根治。发病开始时,鱼体表和鳃出现白色针尖状点子,之后白点逐渐变大,鱼体表粘液分泌增多,鱼体表出现白茫茫的一层,像是抹上了一层灰。同时,由于白点虫在鱼体表吸取营养,分泌毒素,病鱼焦燥不安,常在池壁或其他硬物上磨蹭身体,严重时导致同种鱼互相撕咬。
严重发病时鱼的呼吸困难,游姿失常,失去平衡,最后神经麻痹而死。此病传染极快,常因病情控制不住而造成全池鱼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