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几个月长成成犬?
这个“长成”一词有些迷糊。。。 狗狗的发育速度跟不同年龄阶段的营养状况、活动量有很大关系,比如同一窝小狗有的会长得特别高大,而有的则比较娇小——这主要取决于断奶后(一般指两个月)的营养状况;而在成年期,运动量和营养状况也会影响狗狗的身高体重。 而“长成”这个词在汉语语言里是有一个特定指代意义的——它特指幼年小动物发育为成年动物的一个过程。这个过程是有确切时间的,但时间的长短又因动物而异。
以小鼠为例,从小鼠受精完成,到小鼠出生,大概时间在3周左右(21天),然后在小鼠出生后3周内,小鼠从绒毛状态转变成蓬松状态的幼鼠,各项器官组织逐渐开始发育,此时如果掐头去尾,恰好就是“三周大小”和“三周绒毛”的时候,而且不论喂饲条件如何,这时的小鼠基本上已经具有了成年小鼠95%以上的体表形状。也就是说,到了“三周大”或“三周绒毛”时,老鼠基本上就已经长成成鼠了,只不过是瘦小而灵敏的“幼鼠”罢了。
当然,如果把刚出生的婴儿单独拎出来,不讨论他刚出生的“三天”,也不论之后营养的摄入情况,那么等到他2个月大小时候,也基本算是“长成了”(注意这里不是“长成”)——这时候的婴儿几乎已经具备了一个成人的外表。但是,如果是2月龄的猫咪、狗狗等小动物,虽然基本具备了一个完整的身体表面形态,但他们仍然是一个“幼年期”的动物,距离真正的“成形”还差得很远。
我们通常把小猫4月龄、小狗3月龄作为“渐趋成型”的年龄,这是由它们各自的生理特点决定的:对幼猫来说,它是从第4周开始换牙齿,一直到第8周才完全更换完;而对幼犬来说,它的乳牙在3月龄前都不会完全脱落,在4月龄时,恒尖牙才开始陆续萌出。4月龄的猫和3月龄的狗,它们的口腔内还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,毕竟“换牙期”是个需要大量营养供给的阶段,如果在这个时期营养不良或者供给不足,都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,从而影响动物的整体外观。除了换牙以外,这一阶段的猫咪和狗狗还有另一个明显的特征——“剃刀齿”——也就是牙齿很锋利,看起来就像一把刚磨快的剃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