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身上的扁扁的虫子是什么?
这是猫疥螨病,也叫痒癌、发癌。是由猫疥螨虫寄生于其皮肤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,主要发生在猫咪的皮肤表面,尤其是毛发浓密处。 如耳道、脸部皱褶处、下巴、腋窝、大腿等处。病初皮肤发红,发痒,猫猫总想蹭(磨)、舔、咬这些部位。随着疾病发展,皮肤变粗糙、增厚并脱落,形成秃斑。若在患处涂抹油脂,可以抑制螨虫繁殖及活动而使症状暂时缓解。但若没有持续上药,或药物选择不对,则治疗无效。
一、病因与流行病学 本病的病原体是猫疥螨,属于寄生虫中的寄生线虫纲目疥目的一类寄生虫。成虫体色深棕,呈椭圆形,体宽约为体长的1/3~1/2;背部有横走的纹理和突起,头部有4对胸足和2对腹足,体表有刺毛。雌虫较大且较长,雄虫较小而且略短。幼虫初期乳白色,长约2mm,长大后颜色变为浅黄色,体形细长,头和胸部较粗短,体末节较细长。
二、病理变化 主要发生在猫的皮肤表面,尤以毛发丰富的地方为多,如面部、耳廓、尾部等。开始局部皮肤潮红、脱毛,有痂皮;继之皮肤变厚、干燥、弹性差、毛发稀疏,出现皱缩和皲裂,表面常有结痂。搔抓后,皮肤常出现点状出血。严重的病猫,由于不断搔抓,可使局部皮肤出现糜烂、甚至化脓。用放大镜观察,常见到在皮肤的裂隙中,爬行着许多白色、椭圆形、身体扁平、具有4对足和2对触角的成虫。如果仔细观察患部的毛发,往往可见到在毛发顶端附着的白色虫体,即刚毛形的幼虫。
三、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,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。必要时可进行显微镜检查,在患者病变部位的表皮细胞内可找到较多的蛔目寄生虫;或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查找疥螨卵或幼虫。也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来诊断该病。
四、防治措施 (一)预防 加强管理,做好卫生工作,定期给动物沐浴、洗澡是防止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。同时应尽量减少和杜绝流浪动物的收容,防止其交叉感染。已患病的动物应及时治疗,以免成为传染源。
(二)治疗 对确诊的病例应及时治疗。临床上可选用杀疥虫药膏、灭滴灵(甲硝唑)片剂或水剂、硫磺软膏、克霉唑霜、酮康唑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。还可采用紫外线照射、激光疗法、微波治疗和中药外洗等方法辅助治疗。对于顽固病例,应在医生指导下,适当加大剂量,坚持用药直到痊愈为止。由于该病病程较短,一般用药7天左右即可恢复。但是,为了防止复发,建议彻底消毒宠物居住场所以及经常接触到的衣物等用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