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浪猫咪必须打疫苗吗?
需要,而且重要至极! 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猫传染给人感染的发病率,也可以有效降低猫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。 人畜共患病(包括传染病、寄生虫病等等)的传染源主要是外出活动的宠物,由于人的活动范围远远大于狗的范畴,所以人被传染的风险也要比狗大很多: 根据2014年卫生部发布的《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现状》显示,我国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患病率仍为59.38%;到2017年,这个数据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化。 在这么可怕的感染率面前,定期给猫猫注射疫苗就显得尤为重要——这不仅仅是为了猫的健康,更是为了家人的健康。
目前,动物用的疫苗主要可分为两大类: 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称为灭活疫苗,通过注射的方式接种; 预防寄生虫的病疫苗称为驱虫疫苗,通过口服的方式接种。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针数、不同的时间间隔及不同的免疫程序,并非一概而论。 为保证疫苗的接种效果,铲屎官务必在兽医指导下进行疫苗接种。
对一只新来的小猫或者猫,需要隔离,先打一针疫苗,过了隔离期后,再打其他的疫苗,这是对其他猫的一种保护,因为刚来的猫可能携带某些病毒或患病而尚未出现病症。给猫咪打预防针是确保其健康的主要途径,所打的疫苗可以预防猫瘟、传染性腹膜炎、呼吸道感染、口腔感染、猫艾滋病和狂犬病等疾病。一般60日龄的小猫打第一针疫苗,间隔三周打第二针,然后在八月龄时加强注射一次,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,注射疫苗是保证宠物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。
疫苗分为灭活苗和活苗两种,灭活苗在体内起效较慢,需要通过免疫系统才会在体内起全程保护作用,因而需要多次注射;而活苗进入体内会增殖并立即起效,因而只需要注射一次即可。如果在免疫应答不完善期再次注射活苗,会因第一次免疫应答而被中和,因而不能增殖并产生免疫力。所以,在进行多次免疫时,应当按照“灭活苗—灭活苗—……—活苗”或者“灭活苗—活苗”这样的顺序进行,即活苗只须注射一次,并应当放在最后注射。
有的医院会建议:如果猫没有做过防疫,则应该每月注射一次疫苗,共注射三次,并在一年以后再次注射。而做过防疫,但不知具体防疫次数的猫,则应在初次免疫最后时间已超过一年的情况下,每年注射一次。
通常所有的猫都应该注射猫三联(猫瘟等),而猫爱是接触传播疾病,如果您的猫从来不出门,只在家中饲养,没有与其他猫接触的机会,则可以不注射猫爱;而也有医生主张,如果所住房屋以前有猫居住过,则应该注射猫爱。至于猫白血病,因传播需要一定条件,也可以视情况而定,但如果你准备将猫带到外面,与其它猫经常接触(比如经常外出遛猫或与其他猫一同在家中混养),则应该注射猫爱和猫白。